【解读】央行、银联、银行、支付公司之间的关系
今天老编来捋一捋央行、银联、银行、第三方支付他们四者之间的关系,特别是央行与银联对于银行、第三方支付来说,到底是哪个是监管者还是都是监管者,以红头文件的通知、处罚的方式究竟该听谁的。
在缕清他们的关系之前,我们要先对他们的定义有个大概的了解。
央行是什么?
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,央行不办理具体业务,是管理各商业银行、非银行支付机构的,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,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,维护金融稳定的政府部门。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27个部门之一,央行的行长属于正部级的领导干部(跟省委书记一个级别的)。
银联是什么?
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,是经国务院同意,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、银行卡清算组织。各银行接入银联,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,统一接口,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,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、跨地区和跨境使用。
银行是什么?
银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金融机构,比如存取款,转账汇款。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、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商业银行、城市商业银行、民营银行、农村商业银行、农村合作银行、农村信用社、邮政储蓄银行、中德住房储蓄银行、村镇银行、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等。
什么是第三方支付公司?
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叫非银行金融支付机构,第三方支付是对非银行支付的补充,像支付宝支付、微信支付就是第三方支付产品,截止到2019年8月5日,据央行官网可查还有238张第三方支付牌照,其中经营范围有银行卡收单(pos机)的只剩下58家。第三方支付牌照经营范围有:银行卡收单(就是pos机)、互联网支付(电脑支付)、移动电话支付(手机支付)、固定电话支付、数字电视支付、预付卡发行、预付卡受理等,第三方支付牌照还有地域限制,很多牌照并不是全国性的牌照。
了解了他们的定义之后,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。
央行与银行的关系
央行和银行是监管和被监管的关系,但银行的金融牌照不是由央行,而是由银监会颁发。央行在账户管理、货币、票据清算和征信系统等方面对银行进行监管,银监会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进行监管,银行貌似有两个妈?。
央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
央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,支付牌照也是由央行颁发,续展也是由央行续展(可以理解为年审,只不过五年一审),截止2019年8月5日总计有33张支付牌照被注销。
央行与银联的关系
通过以上知道,银联的成立是由央行批准成立的,是银行卡组织,依托于唯一的跨行交易清算系统,实际还一直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(躺赚)。2019年06月18日,央行把全国第一张(也是唯一一张)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发给了银联,银联终于有了清算身份。(以前难道是无证经营)?由此可知,央行与银联也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,之前银联是由央行支持扶持与保护、资源独享,过着“躺赚”的日子,随着网联从事网络支付清算职能成为事实(虽然还没有牌照,但网络支付的政策已经全部倾斜到网联),可以遇见的将来,以后类似银联、网联清算组织还有再有。
由此可知,不管是银联、还是银行、还是第三方支付,他们与央行的关系都是被监管的关系,这就是央妈这个称呼的的由来吧?!。
那么银联、银行、第三方支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?
银联与银行的关系
银联作为现阶段国内唯一银行卡联合组织、唯一的清算组织,具有“国家队”背景,拥有着代央妈行使“行业监督者”角色,没有监管权又可以行使一定的“监管”权,同时又是银行卡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。银联没有控股股东,也没有实际控制人,绝大部分股东都是银行,银联大多数规则的投票权都在发卡行,可以说银联一边监督着银行,一边又维护着银行的利益。银联有十余个子公司,这些子公司大部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,比如银联商务、上海银联电子支付、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等,它们有的业务比如银行卡收单,又是银行的竞争者。
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
与银联跟银行的关系类似,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,有一定的“监管”与“被监管”关系,可以理解银联为监督者。毕竟银联是现阶段行业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,特别是在线下的银行卡收单这块,很多银联制定的红头文件收单机构是必须遵守的,不然会受到银联的处罚(比如取消成员机构,意味着不能交易?有点取消牌照的威能啊?!)。同时,银联的某些子公司又是第三方支付机构,属于同行竞争关系(又是裁判又是选手?!)。
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
2019年1月14日后,支付机构的备付金100%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,由央行监管,此时的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,更多的是属于竞争关系。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行来讲,是利弊各半,备付金存管可以给银行揽储,但是线上微信支付、支付宝又跟银行竞争,线下银联商务等几十家第三方支付又在pos机收单方面跟银行竞争。备份金统一交存后,没法揽储了,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更多是竞争关系。
在中国支付市场中,现阶段是银联、银行、第三方支付公司三方鼎立,未来支付市场格局可能是卡组织、卡清算、金融存贷、第三方支付可逐步形成差异化竞争,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