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头争先布局聚合支付,二清和信息泄漏风险日益显现
聚合支付行业又有新动态:刚在6月份收购聚合支付商哆啦宝的京东数科,又入手了聚合支付平台“乐惠”。
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,10月9日,乐惠的运营主体乐惠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,其中之前的投资人全部退出,变更为京东汇正(天津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京东汇正”)100%持股,而京东汇则是京东数科的全资子公司。
对此,京东数科方面称,本次收购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业协同效应,未来将继续秉持开放共赢的原则,更好服务线下零售生态,增强对零售行业小微企业的触达能力。
事实上,聚合支付市场已经吸引了众多参与者,包括腾讯、阿里等互联网巨头,以及银行(如工行“e支付”、建行“龙e付”)等等。
来自易观分析发布的《2019中国聚合支付市场专题分析》(简称“报告”)显示,到了2019年,聚合支付规模预计会达到40万亿元。
相较于其他的支付方式,聚合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兼容性和流量特征。而聚合支付的特性和发展趋势也引来了资本的注意,从去年以来,已经有多家聚合支付获得风险投资,腾讯、阿里在此领域同样布局深厚。
同时,银行在错失移动支付发展良机后,对于聚合支付同样布局、投入。行业一方面发展趋势很好,另一方面参与者众多,竞争异常激烈,此时入局聚合支付,如果不能形成优势,构建壁垒,未必是一个好的时机。
银行、互联网巨头争先布局“聚合支付”
“聚合支付机构作为衔接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等卡组织,通过收单服务,赚取交易服务佣金。得益于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,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2016年的6万亿元到2018年的171万亿元。聚合支付行业也因移动支付市场的扩展而迎来了‘新一春’。”易观分析方面早前指出。
目前包括银行、BATJ等在内的企业争先布局“聚合支付”。
比如今年6月份,刚完成了对聚合支付服务商哆啦宝收购的京东数科,又将聚合支付平台“乐惠”纳入了旗下。目前乐惠由京东汇正100%持股。
资料显示,乐惠是一家专注于线下小微商户,并为其提供以移动聚合支付为主线的一站式云服务企业。服务超过50万商户(餐饮、零售为主),月支付消费者人数超过4000万。
除了京东数科之外,2018年11月,腾讯通过旗下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600万元投资聚合支付公司盛灿科技,获得盛灿科技4%的股份。今年1月,阿里巴巴通过旗下的恒生电子完成了对"收钱吧"的C轮投资等等。另外翼支付也推出“钱到啦”聚合支付服务小微商户。
与此同时,各大商业银行也都开始发展自身聚合支付服务。包括工行“e支付”、建行“龙e付”、民生银行“一码通”、还有邮储银行的“邮享付”以及交行招行等等均有聚合支付产品且在多个城市落地商用。
除了上述大公司大银行外,还有更多农商行业在疯狂的推自己的聚合支付品牌。
聚合支付起步于2014年,爆发于2017年,由于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“互不兼容”,再加上银联云闪付、以及银行的入局移动支付,能够聚合所有支付通道的模式逐渐被商家和消费者广为接受,随后的乱象引起了监管的关注。
目前整个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、健康的发展,聚合支付的合规标准已经形成。
相较于其他的支付方式,聚合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兼容性和流量特征。兼容性在于其理论上可以融合所有的支付方式于同一入口,消费者在扫码后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支付方式。其流量特征在于,聚合支付是消费者进行支付时的第一入口,任何支付行为都要经过这一入口,这就天然给聚合支付机构带去了流量。
易观分析也认为,基于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,整合众多支付方式成大势所趋。聚合支付可以满足多元化用户,商户收付款方式,解决支付各种碎片化问题。
上述报告亦称,2014年,聚合支付规模只有1000亿元。而到了2019年,聚合支付规模预计会达到40万亿元。
分析:“聚合”众多支付方式是趋势但未必是聚合支付
不过,随着聚合支付的快速发展,风险也日益显现。
作为外包机构,聚合支付不能进行资金的清结算,如第三方支付机构或银行金融机构把交易处理、资金结算等央行规定不能外包的权限也外放的话,不排除部分机构会铤而走险,会导致了‘二清’等风险爆发的可能性。
易观分析也指出,聚合支付行业目前以下潜在风险:二清和信息泄漏风险、盈利模式仍未完全明确、行业竞争加剧。
而由于部分机构存在“二清”等问题,也引起了监管的关注,出台了一些政策。比如2017年的《关于开展违规“聚合支付”服务清理整治工作》;2018年8月,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《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》(征求意见稿),该规范提出了聚合技术平台的基本框架等等。
“这些新规章制度对头部聚合支付企业没有太大的影响。头部企业已逐渐探索出新盈利点如增值服务等。对中小聚合支付企业将造成巨大影响,中小企业不再拥有‘低费率’的核心竞争优势,与头部企业相比,无法继续吸引商户。聚合中小企业原有的盈利模式遇到挑战。”易观分析表示。
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则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坦言,“聚合”众多支付方式是未来趋势,但未必是聚合支付。目前支付行业竞争激烈,支付机构更多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,而众多支付方式割裂、不互联互通,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体验的一大问题。
为此,央行的在“金融科技规划”中也重点提及“推动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”,所以,未来一码支持所有支付工具可以想象,“聚合”将成为行业通用。而这时,聚合支付机构将成为一种“拓展商户收单服务”的机构,其聚合能力不再重要,更重要的是对于商户的拓展和掌握。
“在基于这样的趋势下,聚合支付机构需要在合规前提下,增强自身提供增值服务能力,以及拓展商户的能力和服务商户的能力。” 他最后表示。
- 上篇:学招行?中信上线天书,新增上百万黑名单商户!
- 下篇:没有了